面对反复多变的新冠疫情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每天浏览着跟疫情相关的信息,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焦虑、恐慌等负面情绪。
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、警卫人员、志愿者、社区工作人员等,他们每天超负荷的紧张焦虑的工作,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。
面对死亡,生命是如此的脆弱,在发生心脏骤停时,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「黄金4分钟」内,利用体外除颤器(AED)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,才是最有效救助方法,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生还率,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作用。
据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0》相关数据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5万,其中90%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,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%,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。
为什么要在公共场所配置AED、普及急救知识?
AED是用于院前现场急救的便携式心脏急救医疗设备,适用于帮助“无反应、无呼吸、无心跳”的患者恢复心脏跳动,且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设备。
2022年4月7日 北京南站二楼候车厅,一位年轻人突然倒地,发现无意识、无呼吸现场工作人员及时拿来AED,配合心肺复苏,成功从死神手中抢救回一条年轻的生命。
2021年12月1日 北京地铁车公庄站,一男子发生心脏骤停,情况紧急,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拿来站内配有的AED配合心肺复苏,使用AED除颤,成功抢救回该患者的生命。
2021年11月10日 河北某科技学院,一同学突然发生心脏骤停,周围同学立刻拿来学校配置的AED,配合心肺复苏,AED除颤,成功挽救了年轻的生命。
2021年11月10日 河北曹妃甸某村镇卫生院,一名男子突发心脏骤停,医生紧急使用院内配置的AED除颤,配合心肺复苏,从死神手中挽救了该患者。
2021年2月24日 海南文昌中学一名同学在晨跑中,突发心脏骤停,院内老师紧急拿来学校配有的AED对其进行急救,成功挽救了年轻的生命。
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,在发生心脏骤停时,及时的CPR+AED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拯救和康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所以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尤为重要。
小区、校园、单位、车站、商场、公园、办公楼等公共场所,多配有一台AED,多一人会使用AED,就会多一份挽救生命的机会!